捌玖网络工作室's Archiver

admin 发表于 2008-1-18 23:59

Vista下Bt和迅雷下载慢的解决方案

  近日Windows Vista SP1和Windows XP SP3的消息正在坊间传开,相信很多网民也有所耳闻。陈永正的离职到底与Vista的推广不力是否有直接的关系,这个不得而知。但是根据Windows 2000向Windows XP演进的规律,随着现在机器配置越来越高,Windows vista的市场份额会得到很好的增长。而迅雷作为我们最为流行的下载工具,其在vista下怎样才能够用得更好?是否可以保证其在Windows XP下同样的高速与安全?在新系统下生活将有怎样的技巧?掌握这些,对于我们迁移到新的操作系统平台将大有裨益。 esgFo2Z9y6ok'rk
  一、让网卡轻装上阵evF3j5s8nfUW/q x+?
T&mM.P T$b
  Windows vista中默认会在“本地连接”上捆绑很多的协议,给其带来不必要的负担。事实上,根据网络原理,网卡上捆绑的协议越少,越容易做到“轻装上阵”,迅雷下载的速度自然也会快出许多。
X RS,h#_&j)o )M X4FMi
    打开Windows vista“控制面板”,双击“网络和共享中心”,在打开窗口中单击左侧的“管理网络连接”,在打开窗口中右击“本地连接”,选择“属性”,再在打开窗口中取消相应的协议即可(如图1)。一般来说,“QoS 数据包计划程序”和“Internet 协议版本 6(TCP/IPv6)”可以取消掉。如果只是上互联网而不访问特殊的网络,也可以去掉“链路层拓扑发现映射器I/O 驱动程序 ”和“Link-Layer Topology Discovery Responder”。如果不在局域网里共享文件,可以去除“Microsoft 网络客户端”和“Microsoft 网络的文件和打印机共享”。但是为了上网,现在“Internet 协议版本 4(TCP/IPv4)”一定不能去掉。
uZ+a;L gB]D
F ~)f6O;Ij%w   二、破解半开连接数
:JtB(P0O.O i0VxE+G1p9?'M"I4g
  微软发布的Windows XP SP2增加了TCP同时连接尝试的限制并且设置为一个很小的值10,系统的TCP连接尝试超过这个值的时候,系统会因为安全因素而拒绝连接。Windows vista中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但是目前迅雷没有开发这样的破解功能(vista仍不是非常流行)。但我们可以借助于第三方的软件来破解,从而让迅雷多管齐下,一路狂飙了。
@P I;VG6@)uk[
V~ wTk{m   现在只要从[url]http://download.softpedia.com/dl/029858726e0e97438cd4de4ecfd32ccf/469cab1c/100072536/software/tweak/vistapatch.zip[/url]l(Z3t)Q+o&C
处下载此工具。然后将其中的文件解压到一临时文件夹下,然后根据自己平台的情况,双击Patch32.bat(32位的vista平台)或Patch64.bat(64位vista平台),然后一路按Y键确认(如图2)。完成后,会弹出如图3所示窗口,提示我们重新启动Windows vista。利用此工具可以关闭掉用户帐户控制,并可以破解TCP/IP半开连接数,其最高值为70000,足够我们下载使用了。
.[7?3{KKI Y
AC3r?r'w:XE|B T FK   小提示]t|$K?-G^2j%EpX
C&ob"Q3n%x N3r
  如果你使用的是Windows XP,则在迅雷5中选择“工具”→“XP系统优化工具”,并在打开窗口中设置相应的连接数,再单击“修改连接数”按钮,将其设置一个较大的值,再重新启动计算机即可。ux*o6@0eov

#g4|@l;cy)P.T7E   三、享受vista的自动调整功能
[;SB\ i ]K I!`df7x)p[
  在Windows vista中,微软为TCP/IP引入了名为“Auto Tuning”的新特性,从理论上说,“Auto Tuning”能够根据网络应用情况调整、优化,从而提高网络传输速率。但是很多时候,其并不能起到预期中的效果,尤其在网卡使用第三方驱动时,甚至会大大降低网络连接速率。不过,好在我们可以自己手工来开启。
)bY3A+u+?c
z-C x:WE7s(q   首先,以管理员登录系统,然后按下Win+R,输入cmd启动命令行窗口,然后在命令行中输入:
bOj*l%H #j%rW&chtmX
  netsh int tcp set global autotuninglevel=normal%w"W-mP E/Yp J,YMWM

6JbYw3q @ X   当运行完成返回“确定”字样后(如图4),重启系统即可。
f?d.y.T2}PLWN   四、让迅雷开足马力 n!?U)N ~

;j0Ki{+t S-r-{-m   一般来说,安装Windows vista的机器性能很不错,而且一些网卡甚至是1Gb的速率。因此,随着网络带宽的增加及计算机计算能力的增强,我们完全有可能让迅雷开足马力,不要低估和浪费了vista机器的核心资源和网络资源!Ff+p%PZ2a
M)~,m"g z"`
  首先要从[url]http://www.xunlei.com[/url]下载最新版的迅雷5,因为旧迅雷5最大任务数上限是10。然后启动迅雷5,选择“工具”→“配置”,再选择“连接”,即可在右侧的“最多同时进行的任务数”进行设置,最多为20(如图5)。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其设置为10-15,安装Windows vista的机器不会有问题。
GSf5iTpA? z tSc?(eZ6KjF
  五、不要使用修改版迅雷 %oeJ%s4FI \

C*y#`5o{   现在出现了一些修改版迅雷,很多网友都会下载使用。事实上,现在的网速非常快,一点广告根本不算什么。更为严重的是,破解版本的迅雷对于一些下载限制做了破解,这就极有可能使得系统的网络文件遭到破解或迅雷本身文件得到破解,轻则会引起迅雷本身经常出错,引起一些资源无法下载,或者有的资源下到一半造成迅雷中途无故退出,重新启动后,再也找不到先前下载的资源。4|"e*[2F4I4Fk8j9\&}Ss
i\2x:z{B8y
  Windows vista刚发布不到一年时间,其中要修复的Bug和漏洞很多,而这些往往则会为修改版迅雷作用们所用,重则会因为修改你的操作系统文件,引起系统漏洞,开放更多的端口,或者消耗非常多的网络和系统资源,严重了则会引起系统被黑,资料被盗,或者系统崩溃。 N(Iz9sh T"d1c
+mOgQ2?X+A
  六、让BT在vista下也能高速下载
]$sP'TT
n*L2?+q Y;j   在vista下下载BT,是不是感觉速度不够快?事实上,我们只要使用最新版本的迅雷,同时在vista中开启相应的服务即可让它支持UPnP自动映射技术,大大加强其下载速度。N6gQ1WJ

q3q"?q|$h2m8y+E   右击“计算机”,选择“管理”,然后单击“服务和应用程序”下的“服务”项,双击其中的SSDP Discovery,在“常规”选项卡上单击“启动类型”下拉列表框,选择“自动”,单击“确定”按钮确认。如果先前此服务是关闭的,可以单击“启动”按钮启动此服务。这样操作后,可发现使用 SSDP 发现协议的网络设备和服务,如 UPnP 设备。%sYxQ b,@ahc
Y(q7fO0X)@(Q._
  此后,我们可以看到迅雷5中左下角“网络”项的图标已经是绿色,单击后可以看到UPnP已经正常0? _2q2o0zTQ?R0y

gS%`XNU Ss   小提示7z+yj7M O5d _,_m
s5`S:ZwBZ g5|
  ★有了此技术,局域网内和宽带用户无需通过外部公网peers就可以实现互通,穿透能力更强,连接数更多,下载速度自然会更快。{?gJ*G.hu$T
F] X9y"_,SHlQ#]
  ★真正实现UPnP技术需要路由器或网关设备支持,不过多数的路由器和网关设备都支持,而且支持UPnP也是一个趋势,所以大家尽可放心。Hg@Ih

U"d^6z^n T*tRrC   小知识+Wx)ZY yi P5d.}~Z

#r7z(S o0H@hZ   为什么开启UPnp后下载速度会变快g&\0IPG8BN/[
(MP}SMK"IS7~
  多数企业局域网用户和使用宽带路由器的用户在使用BT下载时,经常会抱怨速度太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局域网用户和使用宽带路由器的用户都采用的是NAT的转换方式将内网(即内部地址,这些地址不可路由,无法直接与外部进行数据交换)IP转换为外部可路由IP上网的。其无法接受外部的BT客户端的主动连接,这样一来peers自然会少出很多。不仅无法从这些peers处得到数据,而且我们也无法向他们上传数据。根据BT精神,我们上传得越少,其速度就会越慢!
}\.G@y A/{}1X4q
y/M/LhPcw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一般的做法是在路由器上做端口映射,但是这非常麻烦。除了网管,一般人很难完成。不过,现在新版迅雷已经支持UPnP端口即将迅雷监听的端口从网关或路由器映射到内网电脑上。这样一来,就意味着在局域网用户和路由器的用户既可以主动连接到更多的外部peers,同时还可以被更多的peers连接。peers一多,速度自然会就更快了。
aB#y/B'sf0{,Um%Q'f;N j%{!s ~ C#D
  这样操作后,你的迅雷在新系统中运行起来是不是更加顺心了?

页: [1]
【捌玖网络】已经运行: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