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m* G2 m G 专家支招:用户可以访问信息产业部的行政许可网页(http://xzxk.mii.gov.cn/site),在“结果查询”中选择类型“设立互联网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审批”,在公司名称中输入对应注册服务机构的名称即可,如果是合法注册服务机构,就能在页面上看到结果,否则就是未备案没有合法资质的机构.譬如你输入“卓汇互联”,就能发现这家宣传LA域名注册的机构在信产部根本没有备案,也就是其本身不具备提供域名注册服务的资质,它所提供的域名注册服务同样不受到法律保障.用户在选择注册服务机构时一定要睁大眼睛、明辨真伪. , }0 I, L) |& O' w/ F8 j( c( [) h ! F/ l8 a8 M& x% g: X# z" [! B 陷阱二:价格号称便宜、实则异常昂贵, J6 s- c8 s1 i6 z
- [) ?2 X! m* I
许多不所谓的“外国域名”为了吸引用户购买,宣称拥有优于其他域名的价格,实际上这些域名并不便宜.日前广泛宣传的LA域名注册价格为每年 320元,这一价格已经远远超出了目前主流域名的价格.目前,CN域名的体验注册价格仅为1元,而COM域名的价格平均在百元左右,相比之下,知名度远逊的LA域名300多元的高价是否值得购买一望即知. 0 g5 K% n' H F0 Y1 k9 r1 l7 u& W' {
专家支招:对付这样的陷阱比较简单,在由我国主管部门认定的合法注册服务机构查询,就能获得当前主流域名的平均价格,两相比较,域名是否便宜就很明朗了.* E- F- r$ J. D. J% T e, C! k
& @, J1 v/ a+ n' V* Y
陷阱三:故意曲解域名含义误导用户 + A p# s) N: Y$ X, w* h8 s4 P u# p
“域名热”导致域名市场鱼目混珠的状况,很多所谓的“外国域名”也想分一杯羹,例如.la、.tv等,甚至有些域名注册商故意曲解域名的含义,欺骗国人.比如就曾有.cc这种将一个位于印度洋、人口仅636人的科科斯群岛岛国域名曲解为“china company”缩写进行宣传的,而.la本为我国邻国老挝的国家域名,就有宣传称可理解为Los Angeles(洛杉矶)和Louisiana(路易斯安那)的缩写.类似这些利用我国网民对域名知识和英文的相对陌生,故意曲解域名含义以达到商业目的的事情,网民尤需留神注意.2 g* {0 H7 m9 _0 p#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