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谨防类似.la“外国域名”注册陷阱 [打印本页]

作者: 童虎    时间: 2008-1-28 00:26     标题: 谨防类似.la“外国域名”注册陷阱

  针对日前某域名商家宣称LA域名“无须备案”,互联网资深人士指出,这种说法是明显违反我国信息产业部相关规定的,要谨防类似的“无备案骗局”.实际上,注册这类域名由于其管理混乱性,用户利益难以保障.
: r' M; ]) D# b  C  据了解,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大热,我国域名产业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然而,目前市场上良莠不齐,许多非正规的注册服务机构精心布下陷阱,给域名注册用户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对此,专家提示用户需要提高警惕、保护自身权益,目前域名陷阱主要集中在某些“外国域名”上.
) l# L" D8 H( O. K4 D! ?  Y. k
0 }5 X1 h# X5 [  陷阱一:域名注册商家无备案,没有合法资质9 C( u* k. ]5 v3 u) ^

. e& Q& C3 _1 [  K( R0 K  根据自2004年12月20日起施行的我国信息产业部《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和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应当经信息产业部批准”.同时规定“域名注册服务机构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等登记信息发生变更或者域名注册服务机构与其域名注册管理机构的合作关系发生变更或终止时,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应当在变更或终止后三十日内报信息产业部备案.”这一规定目的在于通过约束域名注册服务机构,保护注册用户的权益.因为身份的不合法直接决定了其服务的不合法,换言之,你注册的域名说不定哪天就不属于你了., B+ P3 i+ a) v/ _& J/ e  \7 V3 V$ C
% x! B6 V' L9 U6 I! X/ L# o* @& U8 ?
  专家支招:用户可以访问信息产业部的行政许可网页(http://xzxk.mii.gov.cn/site),在“结果查询”中选择类型“设立互联网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审批”,在公司名称中输入对应注册服务机构的名称即可,如果是合法注册服务机构,就能在页面上看到结果,否则就是未备案没有合法资质的机构.譬如你输入“卓汇互联”,就能发现这家宣传LA域名注册的机构在信产部根本没有备案,也就是其本身不具备提供域名注册服务的资质,它所提供的域名注册服务同样不受到法律保障.用户在选择注册服务机构时一定要睁大眼睛、明辨真伪.
% B: G' n! K: v8 {/ R4 g) C$ s$ a/ P' W8 {, v6 L6 T& `
  陷阱二:价格号称便宜、实则异常昂贵2 s' a* X+ R: a6 n3 \  X

9 I2 W& N- w0 n  s# G- m! x  许多不所谓的“外国域名”为了吸引用户购买,宣称拥有优于其他域名的价格,实际上这些域名并不便宜.日前广泛宣传的LA域名注册价格为每年 320元,这一价格已经远远超出了目前主流域名的价格.目前,CN域名的体验注册价格仅为1元,而COM域名的价格平均在百元左右,相比之下,知名度远逊的LA域名300多元的高价是否值得购买一望即知." V' @& I: H. h2 G1 ~4 z1 u
5 _0 [- r$ I9 P) d& @* n
  专家支招:对付这样的陷阱比较简单,在由我国主管部门认定的合法注册服务机构查询,就能获得当前主流域名的平均价格,两相比较,域名是否便宜就很明朗了.5 D; G7 R" D+ Y/ R; h4 w

7 m2 I1 K' a  N) U( e, \  陷阱三:故意曲解域名含义误导用户
' }+ S: K7 H. N8 S
0 z7 e# W( Z! m9 E- c1 D  “域名热”导致域名市场鱼目混珠的状况,很多所谓的“外国域名”也想分一杯羹,例如.la、.tv等,甚至有些域名注册商故意曲解域名的含义,欺骗国人.比如就曾有.cc这种将一个位于印度洋、人口仅636人的科科斯群岛岛国域名曲解为“china company”缩写进行宣传的,而.la本为我国邻国老挝的国家域名,就有宣传称可理解为Los Angeles(洛杉矶)和Louisiana(路易斯安那)的缩写.类似这些利用我国网民对域名知识和英文的相对陌生,故意曲解域名含义以达到商业目的的事情,网民尤需留神注意.1 a% W. I3 M" U- d

" J$ d! O- T# r- g# u) K- \, J# |
  p4 h; W3 Q/ F! X3 h4 u0 V; Y  专家支招: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域名.名目繁多的域名既给我国正常域名体系造成了干扰,也给国内企业和网民带来了不少困惑.专家认为,对于企业和网民来说,应尽量避免类似.LA这样的小国域名,因为这类域名一般都外包给一些商业公司运作,在信息产业部一般没有备案,合法性难以保障.而且商业公司的兴衰替代非常频繁,一旦商业公司因为种种原因破产倒闭或不再经营域名业务,域名数据库很可能因此丢失,用户辛辛苦苦打造出来的域名品牌毁于一旦.同时,这种远在远居海外的小国域名的一旦出现被劫持、掠夺或者故障等情况,由于适用法律、地域和语言等的鸿沟,国内用户利益很难得到保证.1 a$ K8 N* H4 t2 }# H' |" E& I

* M/ R2 {" O$ i# g2 i2 u) N' o  目前,利用域名产业大好形势,打着“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投资增值”的幌子四处招摇撞骗的不在少数.由于这些域名的注册商大多未经我国认可,经其注册的域名存在风险.如果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生问题,用户的权益也无法得到保障.互联网专家提醒用户,除了上述常见陷阱之外,其他的“外国域名”骗局同样需要用户仔细甄别.




欢迎光临 捌玖网络工作室 (http://www.89w.org/) Powered by Discuz! 7.2